搜尋此網誌

追蹤者(Fans)-用行動表示支持~

2009年10月8日 星期四

「SBC架構」的應用

「SBC架構」的應用很廣,包括:SBC硬體架構、SBC軟體架構、SBC企業架構、SBC知識架構、SBC思考架構等等。

3 則留言:

  1. 能量來自於人量。人量。能量。
    Energy comes from the people amount. People amount. Energy.

    眾志成城。
    Unity is strength.

    一架飛機的製造,要有千人的組合。
    A manufacture on plane, there should be a thousand people's associations.

    一個人的能量再有多大。也比不上千人的組合。
    How great one's energy is! No thousands of people's association than either.

    航空器的製造。世界能。台灣為什麼不能。
    Manufacture of the airborne vehicle. World can. Why can't Taiwan.

    能(人)。台灣絕對能(人)。
    Yes. Taiwan can absolutely.

    人量。能量。怎麼來呢。
    People amount. Energy. How to come.

    結構行為合一。
    Structure-Behavior Coalescence.

    一種超靈性的發展。
    A kind of development which exceeds the intelligence.

    回覆刪除
  2. Zachman 與 SBC 黃國恩
    一、Zachman簡介
    Zachman 企業架構框架是由 John Zachman 在1987年提出,Zachman 以建築作比喻,建造樹屋不需任何任何計畫,但執行城市的整體規劃時,就必須有一些整合的標準,用來規模、建造、使用及維護大樓,這個就是Zachman 的基本概念。
    透過 Zachman 企業架構框架所提供的整合性的標準,能將複雜的企業內容,以不同的使用者角度,進行分析,就如同城市規劃一般。企業架構要做的工作,就是一個城市的整體規劃,具體的工作和內容,涉及多幾種角色,包括規劃者(The Planner)、擁有者(The Owner)、建築師(The Designer)、建造者(The Builder)、包商(Subcontractor),不同的有各自關注和需要的資訊。

    Zachman 框架由於具有容易理解、富整體性描述、從企業關係者角度描述等優點,所以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其它架構框架都被認為是Zachman 企業架構框架的延申。Zachman 企業架構框架是一個由行和列組成的二維表格,縱向的列類別是模型以使用者的角度對企業進行描述,在橫向的行列維度是以6W(What(資訊)、How(功能)、Where(網絡)、Who(人員)、When(時間、事件)、Why(動機))釐清各層次所需要的不同的資訊。Zachman 企業架構框架中每一表格都是不同的使用者程呈現的資料。使用者的觀點(列類別):使用者的觀點構成了Zachman 企業架構框架的列類別,不同的列代表的層次不同,層次最高表示企業的一般性的描述,層次越低的列對企業的描述越具體。

    以運用於資訊系統建置之範例架構範例。建置資訊系統時,各層次的使用者描述系統的資訊不同,最上層的使用者所提供的是一般性的描述,如規劃者角色提供系統目的及範圍,層次越低的使用者對系統的描述越具體,如包商角色提供與背景環境無關的元件資訊,也就是最上層的使用者越了解系統的整體資訊,層次越低的使用者對系統的了解越偏向技術面。

    維度(行類別):維度構成了Zachman 企業架構框架的行類別,行類別一共有六個維度(What(資訊)、How(功能)、Where(網絡)、Who(人員)、When(時間、事件)、Why(動機)),其排列順序並無固定而且無優先或重要程度的差異,六個維度代表的是不同構面的資料需求。
    使用規則:規則可限制使用Zachman 企業架構框架時的完整性,規則如下。
    (1) 行類別排列順序並無固定而且無優先或重要程度的差異。
    (2) 每個行類別代表不同的需求,呈現出簡單、基本的模式,每個模式是獨一無二的。
    (3) 列類別是不同的使用者觀點。同一列的所有方格的資料集合體即為該列使用者的完整觀點。
    (4) 每一個方格資料都是獨一無二的。
    (5) 遞迴的使用邏輯

    企業架構由最高層次的規劃者會列出企業目標,第二層次所有者會根據企業目標來展開業務計畫,第三層次設計者會定出業務規則模型,第四層次創造者根據業務規則模型進行規則設計,第五層次實現者會將規則進行規格化,呈現給企業工作者的就是企業策略。Zachman 架構框架只表明面向與事務為何,不能明確指出具體架構元素與其行為,也不能明確表明結構元素行為施作所需屬性與產出,而且企業活動間關聯性也無從自分析表中得到。
    二、SBC簡介
    非架構導向方法是目前全世界組織理論所常用的。也就是說,組織結構和組織行為兩者是分離的,但是在現實世界裡,組織結構和行為兩者是有因果原(Principle of Cause and Effect)關係的,所以組織結構和組織行為應該要合而為一的。若今天仍採用組織結構和組織行為兩者分離的組織理論來作說明或解釋,最後終將被淘汰。

    架構導向方法和非架構導向方法是截然不同的。架構導向方法只會有一個模型,這個模型就稱為「企業架構」,結構觀點、行為觀點、資料觀點、時間觀點、生產與作業觀點、行銷觀點、人力資源觀點、研究與發展觀點、財務觀點、顧客關係觀點、供應鏈觀點等等全都在這一個模型裡。由於這個「企業架構」模型可以同時描述與表達所有觀點,所以它是一個整合模型。

    了解企業架構的觀念後,我們可以給企業架構一個比較嚴謹的定義,「企業架構」是一個整合模型。在這個整合模型裡,結構觀點、行為觀點、資料觀點、其他觀點等等乃是經由結構元素相互聯繫、產生互動,並且全都存在企業架構當中,可以達到靈肉合一的境界。

    系統架構模型是一個非常優異的系統模型工具。也由於是一個工具,系統架構不再只是一種個人內隱修練的學問,而是一種眾人可藉之溝通並且外顯的媒介。採用系統架構工具來描述與表達系統的多重觀點,可以讓我們真正地享受到系統化以及系統方法的眾多優點。

    回覆刪除

CIO.com - Enterprise 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