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追蹤者(Fans)-用行動表示支持~

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Zachman 架構方法 與 SBC 架構方法 之比較

Zachman框架是一種用來開發和維護較廣範圍詮釋的工具,當涉及企業組織中的企業構架(Enterprise Architecture)功能確立時,Zachman框架也可以提供很多框架模式幫助與呈現,在許多企業組織之中,關於Zachman框架的實際導入作法就是它將企業組織區分成為一個6*6的方格型矩陣圖,每個矩陣單元表格代表每一個組織的運作單元,在36個框架單元格中可以依據選擇每個單元(組織)特性來描述企業組織中的框架模型和作業模式來進行劃分,例如單位屬性、作業細節或者負責單位等種類如圖一。

圖一 Zachman企業框架模型

         Zachman框架裡的列代表企業最重要的功能面(如資訊、職掌、網絡、人員、時間、目標等),而行則是按照不同作業規劃(如指標、業務、系統、技術、庫存、資產)還有與一個方面相關的組織操作者(規劃者、業務執行者、控制者、實施者、接替者)來進行劃分。除此之外,行也因作業層級而不同,因為它們是企業組織上的抽象表達(環境中的、概念上的、邏輯的、物理的、詳細的和實際的),這反過來可能與組織操作者和作業規劃相連接來形成企業模型和職掌的單元方格。而Zachman框架並無規定每個單元方格的符號或順序填入模式,基本上也無法規範,因為這一個邏輯思考模式已經超出了參考結構目標的範圍。與大部分的何靜態框架一樣,Zachman在框架當中並沒有說明如何處理工作內容情境以及沒有清晰的回饋、描述組織系統的作業情況,而另一個比較容易產生混淆的是Zachman框架缺少標準化的結構符號表示。

另一種架構工具就是Structure-Behavior Coalescence(SBC),它最重要的核心訴求即為「結構行為合一」的服務架構模式,其分支上已經衍生了SBC硬體架構、SBC軟體架構、SBC企業架構、SBC知識架構、SBC思考架構等等,如圖二所示。

圖二 SBC架構的應用

        目前在大部分的企業架構領域中除了一般流程導向的企業推廣模型之外,企業組織也開始慢慢得感受到光是流程上的注重以及落實流程上的每個節點並無法真正的改善企業運作時所遇到的問題,也就是企業內外的服務行為與組織結構上的連結程度,這往往造成企業主在經營上負擔與成本的浪費。以SBC企業架構來說,SBC架構工具就是以重新看待企業組織中的各個結構組成元素(即部門單位),並了解每個結構元素間的操作行為,架構導向模型設計共由六個模型整合而成;此整合模型由架構階層圖、結構元素圖、結構元素服務圖、結構元素連結圖、結構行為合一圖與互動流程圖整合而成之架構式模型如圖三,並就各個架構操作階層說明如后:


圖三 SBC架構導向六個整合設計模型

一、架構階層圖(Architecture Hierarchy Diagram):任何一個管理模型均可經由架構階層圖來說明
一個系統的分解與組合。架構階層圖可使原本複雜的系統變得易於讀取。如圖四,原系 統A可分解出AA、AB、AC三個子系統,其中AA至此不再分解,AB可再分解出AB1、AB2、AB3三個子系統,AC可再分解出AC1、AC2、AC3三個子系統。因此A、AB、AC,視為聚合系統(Aggregated System),表示其可再分解出子系統,階層圖中之聚合系統均需再分解至不再分解為止。其中AA、AB1,AB2、AB3、AC1、AC2、AC3,便視為非聚合系統(Non-Aggregated System) 表示不再為其分解出子系統。此非聚合系統即是此研究中所稱之結構元素(Structure Element)。而此顯示出分解過程的圖例即可稱之為架構階層。

圖四 架構階層圖

二、結構元素圖(Structure Element Diagram):把架構階層圖中之非聚合系統(結構元素)集合起來表示,便成為架構式模型中之第四個圖例結構元素圖。以圖五之階層圖中所示,其結構元素(Structure Element)共有AA、AB1、AB2、AB3、AC1、AC2、AC3。整合成圖四結構元素圖。

圖五 結構元素圖

        結構元素(Structure Element)彼此間的關係與互動,以Client-Server 觀念來解釋。如圖六所示,今假設有兩個結構元素,一為Client 端,另一為Server端。在Client 端之結構元素,有一個發送請求服務的port,Server 端之結構元素,則有一個接收服務請求的port;每個結構元素均同時有此兩種角色,即Client 端與Server 端,彼此間藉著服務的聯結關係產生互動,進而產生出行為。基於此原則,可建構出結構元素服務圖。

圖六 結構元素間關係互動連結圖

三、結構元素服務圖(Structure Element Service Diagram):找出系統中之所有結構元素之後,接下來需把結構元素之服務(Service)描述出來,此即是本研究中所稱屬於結構角度的觀點。
        在找出所有結構元素的服務後,發現一個服務可以有很多的輸出入參數(Input Output Parameter)。各結構元素提供的服務,為此結構元素的介面或工作內容,因此服務的輸入參數為其結構元素的系統輸入,箭頭符號是直接指向結構元素;服務之輸出參數即是其結構元素的系統輸出,箭頭符號指向為離開結構元素。因此要完整表達一個服務,頇至少包含:服務名稱、輸入參數、輸出參數等三部份。但在此研究建構的過程中,因在最後之互動流程圖中,在結構元素的服務端亦有繪製此部份的輸出入參數,故在結構元素服務圖中,為求簡潔因此不再重繪,另因服務項目會視系統之大小而有多寡之分,為避免雜亂,忽略部份次要服務之輸出入參數,忽略的原則以不影響閱者整體之了解為原則。
        如圖七所示,「風險管理結構元素AA」有“Service 1”、“Service 2”等2個服務,“Service 1”服務的輸入參數為S1I、輸出參數為S1O;“Service2”服務的輸入參數為S2I、輸出參數為S2O。“Service 1”、“Service 2”等2個服務是由「風險管理結構元素AA」提供,即表示此結構元素有2個系統輸入(S1i、S2i),及2個系統輸出(S1o、S2o)。「風險管理結構元素AB1」有“Service 4”1個服務,“Service 4”服務的輸入參數為S4I、輸出參數為S4O。



圖七 結構元素服務圖

四、結構元素連結圖(Structure Element Connection Diagram):把各結構元素間之服務按其先後次序、以提供服務及被服務串聯起來,即成為結構元素連結圖,此圖可顯示出各結構元素服務間之連動如圖八。

圖八 結構元素連結圖

五、結構行為合一圖(Structure Behavior Coalescence Diagram):採用架構導向塑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把結構元素與行為整合在同一模型中,不使產生各自分離的結構角度模型和行為角度模型。在結構元素的服務間或結構元素與外在環境有互動時,此互動的串聯便會產生所謂的行為,把此結構元素透過行為串聯呈現便稱為結構行為合一圖(Structure Behavior Coalescence Diagram),圖九中外在環境與結構元素「AB1」、「AA」互動後,返回風險管理結構元素「AB1」,再與「AC1」互動產生「行為1」。外在環境與風險管理結構元素「AB2」、「AA」互動產生「行為2」,其中箭頭方向表示此行為在各服務的供需中發生時間點的先後。

圖九 結構行為合一圖

六、 互動流程圖(Interaction Flow Diagram):互動流程圖為架構導向塑模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圖。因根據此圖,可倒推至塑模的各個階段;到最初的階層圖。每張互動圖中至少包含五個要素:外在環境、結構元素及其提供之服務、各服務間的互動次序與其輸出入參數。如圖十;X 軸表結構元素與結構元素或結構元素與外在環境間的互動及資料流方向、Y軸為時間軸其最後執行之互動會在Y 軸之最下方。時間是由上往下走。
        此處所指的互動便是外界環境和結構元素及結構元素與結構元素之間產生行為的方式,以服務名稱及輸出入參數(依箭頭方向代表輸出或輸入)來完成結構元素間的互動行為,另架構模型中之每一行為均應繪製一互動流程圖來表示。

圖十 行為互動流程圖

        所以,依上述SBC架構標準結構模型來說明企業架構,充分將企業組織所有的結構元素(運作單位)與組織行為以最直及接標準化進行六個架構剖析階段後重新塑模,其所倚賴的是把企業組織的各結構面與執行行為面做結合,並將企業相關策略、組織、執行、人力資源整合為一立體層面之模型圖,並以階層方式分層次來表現其結構行為架構框架如圖十一,如此做法的最大優點即是Layer 1之結構行為合一也是Layer2 之一個結構元素亦或者是一個操作行為之一,以此類推到每一個Layer層面後即可以完整表現出一個企業的完整架構,在SBC企業架構模型下,我們便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待企業各個階層的結構模式與操作行為,充分展示出企業主體架構之中可能產生之問題層面或者是提供企業組織重整之參考。

圖十一 SBC架構框架示意圖

4 則留言:

  1. 補充一下Zachman Framework 概念
    Zachman 的理論:一間簡單的樹屋不需規劃就可以建造完成,但是若要建造一間五十層的大樓時,則必須依據一些經過整合的標準,來規劃、建造、這棟大樓。但SBC架構以"結構與行為合一"將其結構及行為架構元素直接反應在建構一棟100層以以上的大樓,都是輕而易舉的,Zachman 的系統基礎架構均以單元(What)、活動(How)、地點(Where)、人(Who)、時間點(When)及動機(Why)等來思考,SBC架構導向模型設計共由六個模型整合而成;此整合模型由架構階層圖、結構元素圖、結構元素操作圖、結構元素連結圖、結構行為合一圖與互動流程圖,將其企業架構之流程簡化及縮減時效至六個圖中,及時顯示出企業架構之問題與核心以達企業流程改造及組織架構之規範。

    回覆刪除
  2. 【Homework2】
    Zachman 架構框架〈Zachman Architecture Framework〉常被應用為企業架構分析方法,為JohnZachman於1987年9月所發表了一篇重要的論文-"A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又稱"Zachman framework"
    Zachman 框架的一個範例,它將企業主題分級成一個6x6的儲存格矩陣,每個儲存格代表每個組織的一個唯一視圖。三十六個框架儲存格可以通過根據選擇元特性描述企業的模型和工件來劃分。
    每張 Zachman 框架分析表可以是應用系統所關注的功能,是企業總體活動的一個圖層,特別是自身系統功能與外部關聯的人事時地物間的關係。
    Zachman框架具有容易理解、獨立於各種工具與方法學等優點,且 Zachman 框架分析表對於如何理解企業活動與應用系統開發目的有貢獻,進而點出系統範圍內有那些結構元素與行為,系統發展完成後再回頭檢視是否與當初規畫抵觸及預定達成之效果。
    Zachman 架構框架僅能表明面向與事務為何,不能清楚指出具體架構元素與其行為,也不易表明結構元素行為施作所需屬性與產出,同時企業活動之間關聯也無從自分析表中獲得。企業架構Zachman框架——儘管它自稱是一個框架,實際上將其定義為一個組織架構的分類更貼切,且Zachman架構框架還是比較側重在IT層面。

    Structure-Behavior Coalescence(SBC),它最重要的核心訴求即為「結構行為合一」的架構模式,所謂系統,指的就是某一群物質或非物質,有形或無形,實體或抽象的零件經由相互聯繫、相互作用所組合而成,並且具有特定行為的整體。而系統架構是一個整合模型(Integrated Model)。在這整合模型裡,有下列特性:
    (A)一個系統是由許多個結構元素組合成的;
    (B)結構觀點、行為觀點、其他觀點等等乃是經由結構元素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產生,並且都存在此系統架構中。
    Structure-Behavior Coalescence (SBC) 使用 6 個 golden diagrams來建構系統架構:(1)Architecture Hierarchy Diagram(2)Structure Element Diagram(3)Structure Element Service Diagram(4)Structure Element Connection Diagram(5)Structure Behavior Coalescence Diagram(6)Interaction Flow Diagram。
    SBC 系統架構模型是一個非常優異的系統模型工具。採用系統架構工具來描述與表達系統的多重觀點,可以讓我們真正地享受到系統化以及系統方法的眾多優點並且可以恰到好處地描述宇宙間的任何事物。

    Zachman 與 SBC比較:
    建構模式: Zachman 框架分析表V.S. 六大金律
    Zachman優點: 容易理解、獨立於各種工具與方法學等優點。
    Zachman 缺點: 僅能表明面向與事務為何,不能清楚指出具體架構元素與其行為,比較側重在IT層面。
    SBC 優點: 優異的系統模型工具。可以描述與表達系統的多重觀點,並且可以恰到好處地描述宇宙間的任何事物。
    SBC 缺點: 初期不易理解。

    德賢 98.11.04 N974020006

    回覆刪除
  3. 最近約到一個蠻不錯的學生 GTO人也很好 很貼心 安排的妹妹也不錯 跟她說的基本一樣
    不像現在的GTO太誇張了要B來A 要學生來個熟女
    要胸部E來個B 打槍了還罵人威脅不能打槍怎樣
    只能硬著頭皮上 整個心情差到我想打人
    這個GTO是朋友推薦的 說蠻不錯人也不錯
    如有興趣的可加她賴 xtscf86【說阿宏介紹有優惠】

    回覆刪除

CIO.com - Enterprise Architecture